數學教科書上有云,“兩點成線,三點成面”。
這話影射到賽鴿上,也可以理解成為,鴿友們抓住了扼要點,立實了基礎點,凸顯了爆發點,就能開創嶄新局面,贏得光鮮面子。
對于秋賽的理解,各地鴿友的態度迥異。北方鴿友明顯重視得多,絕大多數大的特比環賽事也在秋天舉行,比如開創者、百鴿園特比環賽事等。而以川渝為代表的南方鴿友,由于賽線、氣候的牽制,無論是秋賽的規模和參賽的鴿數都較之春賽少很多。為此,筆者僅以所在地四川為參照點,談談對秋賽的幾點膚淺認識。
一、扼要點:樹立先進的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賽鴿即賽人。無數的實踐和事實都證明,成功源自于人的正確的、與時俱進的理念。錯誤則反之。我們仔細觀察周圍的鴿友,凡是具有大起大落軌跡的鴿友,往往是思維出現了問題。有的是取得佳績后得意忘形,急于套現,大肆出售鴿子,結果把精種賣斷了,從此走向下坡路。有的是聽信別人的夸大宣傳,濫用藥品或者大幅度調整飼養管理模式,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有的是地方賽,業余玩玩屢戰屢勝,鮮花掌聲下飄飄然,自信心爆棚;于是毅然揮師進軍職業賽,結果撞上南墻,頭破血流。凡此種種,皆是鴿友判斷出現謬誤,思維出了差池。心亂了,事也就敗了。
鳴金鼓,戰秋賽,需要鴿友們有先進的思維理念,既包括選用更合理高效的鴿藥保健品,更新更科學的鴿舍及設施設備,采取更為貼近實戰的飼養管理模式。同時,也需要鴿友有一個安靜平和、懂得取舍的心境。
想起一個禪悟故事。有一天,老和尚問徒弟們:如果你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你該怎么辦?有的弟子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有的說去買。師父搖搖頭,感嘆:為什么不把壺里的水倒掉一些呢,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秋賽火爆,競爭激烈,工薪鴿友資源、精力、財力均有限,與其追求“廣種博收、多點開花”,還不如把有限的精力用到自己感覺更適合參與的賽事中。
有時候,貌似在退步,其實在向前。集中優勢的人力、鴿力、財力,才能讓工薪鴿友捕捉戰機,把握勝機。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就是:因為賽線艱難地區的秋賽(如云貴川渝),會出現低分速、低歸巢率的賽事。但隨著交通的發達和氣象預測的準確度增加,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不大。但是,很多鴿友老是對此耿耿于懷,一心就想培育出能飛這種低分速的“耐力型”鴿子。且不說這種“守株待兔”式的、瞄準低概率的事件不放的心態本來就有點可笑;就是放眼國內外,誰又真正有過專飛低分速、惡劣天氣,別人不見鴿子而他總會回來的鴿系呢?鴿子的本能和人對它的培養目標,就是盡量、盡快歸巢。一旦因為天氣或其他原因受阻,造成鴿子繞飛,那運氣成分就會很大了。所以,養鴿子還是要定位于養正常情況下能飛得快的鴿子。
當然,先進的思維還包括很多內容,需要鴿友時時處處審視自己養鴿的細節,對照成功鴿友的所作所為,及時修正、改進,才能擁有成功的心態和科學合理的思維觀念。
二、基礎點:選擇對路的家族血系。
賽鴿名家凡龍老先生有句名言,“記住我的話,在賽鴿運動上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要有最好的鴿種,其它都是扯淡!”
好血統的鴿子才能飛好,適應秋賽賽線、地理氣候環境特點的鴿系才能發揮優異。這種觀點想必大家都會認可,但對于好的血統鴿子,大家卻有不同的認識。有的認為名家強豪的鴿子就是好鴿子,有的認為能飛好成績的就是好鴿子,有的認為眼睛、骨架、肌肉、膀條漂亮的就是好鴿子……通過鴿友的無數實踐表明,能持續發揮、具有家族遺傳性、優秀競翔能力的鴿子才是好鴿子。這種血統鴿子的特點就是代代都能飛出好成績,集團發揮的幾率很大。
記得一位很擅長養這種家族血統鴿子的工薪鴿友曾經說過,他家鴿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來得很整齊,即使不能飛到高位,但靠后的成績,一到會是一大批鴿子;而且鴿子的特點、性狀差不多,很好鑒別優劣,也便于飼養管理。
很多經驗性的鴿文都會提到一點,就是建議工薪鴿友不要把鴿子養得太雜,棚里最多養兩三路鴿子足矣,其中的寓意也許就包涵筆者上面提到的那些方面的意義。
當然,要達到家族式的整體優秀,就必須有繁育淘選、去偽存真的手段。適度的近血配對和嚴苛的淘選是不容置疑的。同時,適時引進少量能彌補自身主血缺點的外來優血種鴿也必不可少。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秋賽要想贏,得有強將精兵;得心懷素心,多年經營;得心靈如明鏡,手快如馳鷹。
三、爆發點:采用務實的管理模式。
時間是最好的檢驗器,鴿界的很多議論紛爭,都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賽鴿水平的提升而不辯自明、不駁自清。
比如,若干年前很多鴿友在爭論的“堆糞法”和把棚舍打掃得干干凈凈孰優孰劣,如今也昭然若揭了。
而今眼目下,賽鴿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日常說的種養訓賽)門類繁多,但具體到準備參加秋賽的工薪鴿友身上,應該體現出倆字,就是“務實”。
比如在種上,不能像大戶強豪那樣擁有眾多名血名鴿,不能大羽數繁育幼鴿,那我們就在“精”字上做文章,強調作出賽鴿血統的整體優異性。這樣,一旦出現適合我們血系發揮的外在環境條件,就會有所表現、有所作為。
比如在養上,鴿舍不豪奢,但一定要干燥、清潔、舒適,飼養密度上一定要控制;清潔的水、配比全面衛生的飼料。一餐制也好,兩餐制、三餐制也罷,有規律的飼養節奏,同時能根據鴿子的狀況來調整飼料的配比和量。同時,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和鴿子的需要添加一些賽鴿的輔助保健品和飼料。
比如在訓上,實踐證明:有一定距離和一定密度的私訓肯定對賽鴿機能狀態提升大有裨益。但工薪階層鴿友往往因為時間和經濟條件有限難以完全實現,那也不妨多參加一些鴿協俱樂部組織的訓放,多讓鴿子參加一些熱身賽。這樣,也能讓鴿子得到鍛煉,增加比賽的能力和經驗。
比如在賽上,如果工薪鴿友沒太多時間去準備和籌謀,那盡量少買、買小環甚至不買秋賽特比環。如果要參加,也要采取“田忌賽馬”的思維方式,放棄前面的一些墊場賽,等鴿子狀態起來、能力提升后再參加獎賽指定賽,這樣發揮的幾率會高一些。
其實,工薪鴿友參加秋賽之誤,大多可以歸結成為兩點:一,是貪念太重,妄想太多。很多鴿友貪大圖洋,看到這個鴿協會出章程,也買兩個,那個俱樂部出規程,也去購一組,還自稱廣種博收。但沒想過自己的棚裝不裝得下、自己的精力能力是否養得好,于是種鴿不夠就瞎拼湊、養不好就由它們去。結果可想而知。二,是心存浮躁,變化太快。一季飛不好,馬上殺鴿換種,推倒重來。聽別人說喂某某藥能飛得快,馬上就去買。見不得別人有個啥新品種,他有我也必須有。恨不得今天把種播,明天就結碩果。
賽鴿,畢竟是培育、滋養生命的過程,任何妄想貪欲、浮躁狂妄都容易帶來認知的誤差、過程的偏離和結果的錯落。
現實有時候是很殘酷的,因為在任何有競爭性的事物中,能站到領獎臺,得到鮮花榮譽的都是極少數。就像當初進高中的時候,校長在新生歡迎會上熱情洋溢地講,“同學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考進清華北大”。引得下面掌聲嘩然,激情澎湃。到后面才明白,校長那話其實是對那極少數人說的,其他同學你娃就是聽清了、搞懂了,也是然并卵的事情。
那這樣說在大戶當道、強豪林立的現實下,工薪鴿友咋玩呢?筆者認為可以這樣做:量力而行,在自己經濟、精力許可的情況下,集中優勢兵力,選擇一些比賽來打。同時,學會淡化輸贏,享受比賽的過程。
因為,世界上沒有比快樂更重要的事情了。